大多数的临床型乳房炎是可以被更早发现的。如果在牛群中发现1例临床型乳房炎,意味着牛群中可能存在20~40例隐性乳房炎。

        在同一牧场中,我们对该牧场10月份到第二年1月份的隐性乳房炎及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数量进行了连续统计,每月使用CMT检测统计1次隐乳,使用牧场管理软件统计一次临床型乳房炎,结果发现:当月新发生的临床型乳房炎头数,其中有40%左右的牛只,在过去最少两个月中患有隐性乳房炎。

上表中,我们通过耳标号对照发现:

1、在12月份新发生的112头临床型乳房炎的奶牛中,其中有34头在10月份和11月份的隐乳统计名单中重复出现,有13头只在11月份的隐乳名单中出现过,共占比例41.96%。

2、在1月份新发生的96头临床性乳房炎的奶牛中,其中有19头在10月份和11月份的隐乳统计名单中重复出现,有17头只在12月份的隐乳名单中出现过,共占比例37.50%。

        在对牧场已经发生的隐性乳房炎使用乳宝安(海藻酸钠)进行干预处理之后,发现,每月新增临床型乳房炎的牛只数量持续下降,每月下降比例约为15%-20%,第三个月的新增临床乳房炎的牛只数是第一个月新增数的66.07%。

讨论

        每月新发临床型乳房炎中,40%左右的牛只,能在过去两个月的隐乳检测中找到,那余下的60%哪去了?他们是怎么出现的?临床型乳房炎的由来,有两条渠道:第一,由隐性乳房炎慢慢过渡转变而来;第二,急性乳房炎。当我们将隐乳的检测频率增加到每月2次时,发现,每月新发临床型乳房炎中,能在过去两个月的隐乳检测中追溯到80%左右的牛只。说明,对隐乳的检测频率增加,会发现更多揭发临床型乳房炎的机会。

        我们来做一个假设,如果乳品公司不再要求体细胞数或者放宽对奶中体细胞数的要求,是不是意味着牧场就可以不关注隐乳呢?其实,除了影响正常卖奶,隐乳还会产生更多的影响,这些影响,我们把他比作是牧场的“隐形杀手”。

结语

    通常,乳房炎淘汰率占牧场被动淘汰率的50%左右,关注隐性乳房炎,可以直接降低临床型乳房炎的新增发病率,进而减少被动淘汰率以及治疗成本。所以,“早揭发”应该从隐乳开始!

    当然,关注隐性乳房炎还有更多收获,为什么产奶量骤降?为什么牛奶会变咸?为什么牛奶酸度不合格?下次,我们来扒一扒隐乳对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… …